栏目导航
英可瑞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电源是给电子设备提供电力的装置,由半导体功率器件、磁性材料、电阻电容、电池等元器件构成。中国电源学会按照根据功能效果,将电源分为开关电源、UPS 电源(不间断电源)、线性电源、逆变器、变频器及其他电源。其中,开关电源是市场的主流电源产品。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属于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分类代码:C38)。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C38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大类—“C382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中类—“C3824 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行业小类的“智能高频开关电源”。
智能高频开关电源,又称交换式电源、开关变换器,是一种高频化电能转换装置。其功能是将输入的电压,透过不同形式的架构转换为用户端所需求的电压或电流。在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及各种电源系统中,智能高频开关电源技术均处于核心地位。其应用领域广泛,如电力操作电源系统、通信电源系统、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等领域。
根据中国电源学会、中自集团统计数据,2021年电源行业增长率为18.92%,总产值达3,910亿元。2015-2021年中国电源产业产值规模从1,924亿元上升到3,91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10.6%,预计到2025年中国电源产业直接产值将超过7,000亿元。随着低碳时代到来,电力电子及开关电源技术伴随应用需求不断向前发展,新技术的出现又会使许多应用产品更新换代,还会开拓出更多、更新的应用领域,智能高频开关电源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
“双碳”背景下,节能减排全力发展清洁能源已成全球共识,能源领域也正在催生一批绿色化、低碳化的产业体系和技术文明。电力能源行业符合国家能源改革以质量效益为主的发展趋势,是目前绿色减碳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之一,承载着率先实现碳中和与零排放的任务和期望,而发展电源技术与壮大相关产业是实现新一轮能源革命的重要手段。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电源产业与新能源生产、电力输配和终端消费紧密关联,电源产业在助力碳中和、事先能源转型和保证能源安全自给能力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随着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地发展,电动汽车销售量与保有量迅速增长,充电需求迅速增加,国家层面从 2014年开始出台促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使用等配套政策,加强完善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发展环境。
2014年国家发布《能源发展的策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充电桩行业进入萌芽期。
2016年 1月《关于“十三五”系能源汽车重点基础设置奖励政策及加强推广应用的通知》,充电桩补贴政策的出台,意味着充电桩行业进入培育期。截至2022 年12 月底,全国主要省份和直辖市等皆推出 2022/2023 年充电桩建设和运营补贴政策,促进充电桩飞速发展。
《2020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充电基础设施纳入“新基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七大产业之一,充电桩行业进入爆发期。
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逐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建议》,提出到“十四五”末,我国电动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能够很好的满足超过 20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从快速推进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建设安装、提升城乡地区充换电保障能力、加强车网互动新研发技术应用等方面。
2022 年12 月,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 年)》,强调推进汽车电动化、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
2023年2月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组织并且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新增公共充电桩(标准桩)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标准车)比例力争达到1:1,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车位占比预期不低于小型停车位的10%,形成一批典型的综合能源服务示范站。加快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自动充电、快速换电等新型充换电技术应用。
在政策支持与创新推动下,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集中度持续上升,逐步进入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期。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2022年,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爆发式增长,2022年1-12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259.3万台,新能源汽车销量688.7万辆,车桩增量比为2.7:1。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521.0万台,同比增加99.1%。截至2022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 1310万辆,车桩存量比为2.5:1。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作为充电桩关键技术核心之一的充电模块,随着近年来电动汽车电池容量的提升,充电倍率的提升,电动汽车充电模块市场发展的新趋势逐渐向大功率发展。目前,我国充电模块已历经三代发展,从第一代 7.5kW到第二代15/20kW,现在正处于第二代到第三代30/40kW的转换期,大功率充电模块已然成为市场主流。
高压快充技术因降低能耗、提高续航、减少重量、节约空间等优势,能够在更宽范围内实现上限功率充电,以适配未来的快充需求。因此,以提升充电电压为代表的高压快充技术推广成为未来趋势。高压快充下电缆承受 400-600A大电流,需要快速散热,考虑到液冷比风冷在耐候性、常规使用的寿命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在大功率充电模块更高的散热需求下,势必也将成为大功率充电模块的主要冷却模式。
另外,电力操作电源系统行业主要面向电力行业市场。随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陆续出台,数字电网和现代化电网建设进程将步入快车道,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将加快构建。
2022年,两大电网公司均加大电网投资力度。根据北极星电力网数据统计,2022年,国家电网投资5000亿元以上,达历史顶配水平,同比增长8.84%;南方电网固定资产计划投资达1250亿元,超出往年两成。根据《“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完善华北、华东、华中区域内特高压交流网架结构,为特高压直流送入电力提供支撑,建设川渝特高压主网架,完善南方电网主网架;推动电网主动适应大规模集中式新能源和量大面广的分布式能源发展。“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计划加大投资规模,累计投资将超3万亿元。
电力操作电源和集成系统作为相关领域电力系统的配套设备,近几年,随着上述领域基础设施的投资增加而受益,市场需求将迎来增长增长,但市场格局基本稳定。
从公司电力电源衍生出的直流照明产品主要使用在于城市道路、轨道交通、机场、展馆等大型基建照明。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的《直流照明系统作业规程》,作为国内首部直流照明系统标准,《直流照明系统作业规程》为直流照明行业的规范发展铺平了道路。由于直流照明技术安全可靠、常规使用的寿命长、维护成本低等优势,在5G、物联网等“新基建”及可持续发展的碳减理念的推动下,将成为点亮“智慧城市”的明灯,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
公司所处行业无明显周期性特征,不属于强周期性行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行业将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电力电子科技类产品的技术革新和自主研发,积极担当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技术创新的探索和实践,主动参与轨道交通中国高铁的自主研发和产品配套。20年来,英可瑞产品已经大范围的应用于国家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储能、轨道交通、工业4.0项目等科技发展和创新领域。
公司主要的竞争对手有通合科技300491)、中恒电气002364)等公司,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整体市场格局已基本形成,下游客户关注产品性能及价格的同时,更注重行业应用案例及产品稳定性,新进入者短时间很难获得行业认可。
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已具备成熟稳定的研发技术团队、兼具质量优良和种类齐全等特点的高性价比产品、渠道多元且覆盖面广的营销网络、灵活高效且稳定可靠的售后服务体系、较高的业内认可度和行业知名度。公司的产品已长期稳定应用于各类项目,深受客户认可,在行业内有一定口碑,公司处于同行业前列。
面向未来,公司将继续秉承“求实、创新、互惠、共赢”的企业价值观和“技术领先、团队合作、一流服务、客户满意”的企业理念,致力于成为电力电子行业领先供应商及方案解决商。
公司主要从事电力电子行业领域中智能高频开关电源及相关电力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业务定位于智能高频开关电源核心部件产品及解决方案供应商,目前产品按应用领域划分,主要包括电力操作电源模块及系统,电动汽车充电电源模块及系统以及其他电源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新能源汽车、通信、冶金、化工、石油以及直流照明、激光设备等行业。
公司的电动汽车充电电源产品包括:电动汽车充电电源模块、电动汽车充电电源系统。电动汽车充电系统通常划分为交流充电系统和直流充电系统。公司主要提供直流充电的核心部件及成套系统。直流充电系统,俗称“快充”,指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外,与交流电网连接,可以为电动汽车提供直流大功率电源的供电装置。直流充电系统主要用于公共场所,为电动汽车提供快充服务,包括新能源公共汽车、新能源出租车、新能源物流车、新能源乘用车及新能源特种作业车等新能源车辆提供快速充电。
电力操作电源产品主要应用在:电力、通信、冶金、化工、石油等行业,作为变、配电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向控制、信号设备、测量、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等控制负荷,以及事故照明及断路器分、合闸操作等动力负荷,不间断提供直流电源的设备。
公司电力操作电源产品主要包括电力操作电源充电模块、监控模块等核心部件及电力操作电源系统。
其它电源产品主要应用在:新能源汽车、通信行业、电力行业等行业。公司其它电源产品主要包括通信电源、电动汽车车载电源模块、逆变器电源等。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及研发,掌握核心技术,一直专注于智能高频开关电源及相关电力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技术领先、团队合作、客户满意、服务一流”的经营方针,坚持技术营销、品质营销,行业营销,为细分行业市场提供核心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的经营模式。
公司产品分为标准品及定制化产品:标准化产品使得采购、处理、检查等工作流程常规化,实现产品长期自动化生产,促进管理的统一、协调和高效率;定制化产品是公司根据客户的需求,对不同的客户进行差异分析,并集中现有资源条件进行的产品定制,使得资源配置更合理,客户与公司均可获得最大效益。公司实施产品开发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概念及需求分析阶段、项目立项及计划阶段、产品设计及开发阶段、中试阶段。坚持自主研发的道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进行产品升级换代并形成及掌握业内领先的核心技术,推动电力电子行业的发展。
公司的采购流程主要是竞争性谈判的形式,采购部发出采购信息文件、供应商按采购文件要求编制初步应答文件,随后采购部与供应商进行一轮或者多轮谈判磋商直至最后签订采购合同。
公司建立了供应链体系,主要依据公司生产计划、市场预测、客户订单等情况进行合理预计,下达采购订单。采购订单经供应商确认后组织生产、送货。仓库根据采购订单及送货单对进料进行检验并对检验问题进行反馈处理。对进料组织检验合格后办理正式入库;针对进料不合格,依据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经与供应商沟通后,办理退换货等手续。
公司自主组织生产,主要采取客户订单与预测需求相结合的生产模式。公司根据客户订单、往期销售数据分析,围绕客户需求,以订单为导向,按照客户要求的性能、管理特性、产品规格、数量和交货期组织生产。目前,软件烧录、整机装配、产品测试、老化及检测等环节均为自主完成,PCBA等工序采用部分外协加工的方式生产。品质部对产品品质进行全面管控。
公司采取直销方式。直销模式可以减少公司与用户沟通的中间环节,与订单式生产形成配套,使公司及时、客观地了解市场动态;同时,直销模式也有利于客户资源管理、技术交流、订单执行、交付实施、货款回收等业务的开展。
在客户开发与维护方面,公司根据产品应用领域对该领域里的潜在客户实施专业跟踪,公司销售人员及技术人员进行跟进,了解客户需求,及时提供公司产品和服务;同时,销售人员定期向客户了解并反馈产品的使用情况,持续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并及时提供新产品信息。公司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销售覆盖体系,与原有客户形成了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新开拓客户持续增长。
政策加快充电桩建设,保障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车不断优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布局,销量逐年增加,配套充电设施需求增大。国家层面从 2014年开始出台促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使用等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发展环境。《2020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充电基础设施纳入“新基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七大产业之一,充电桩行业进入爆发期。
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末,我国电动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能够满足超过 20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从加快推进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建设安装、提升城乡地区充换电保障能力、加强车网互动新技术研发应用等方面。
2022年4月,中央财经委在第十一次会议中强调,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强交通、能源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
2022 年 12 月 15 日,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 年)》,强调推进汽车电动化、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
2023 年1 月6 日,商务部提出将会同相关部门多措并举,继续推动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协同相关部门支持充电设施、停车设施建设和提高汽车消费金融服务水平,持续优化汽车消费环境。
2023 年 1 月18 日,工信部印发文件明确指出,继续大力推进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发展环境,继续大力推进充电桩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提高使用便利性,更好地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一个优良的设施和环境。
2023 年2 月3 日,工信部等八部门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新增公共充电桩(标准桩)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标准车)比例力争达到1:1,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车位占比预期不低于小型停车位的10%,形成一批典型的综合能源服务示范站。加快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自动充电、快速换电等新型充换电技术应用。
公司深耕电力电子行业多年,依托于稳健的运营团队、优秀的技术及产品研发能力以及丰富的市场及客户资源,秉承“求实、创新、互惠、共赢”的企业价值观和“技术领先、团队合作、一流服务、客户满意”的企业理念,在目前产品的基础上不断实施产品升级,在产品的功率密度,适应环境要求、输出功率范围等性能指标进行优化,持续推出新一代满足市场迫切需求的产品,着力部署直流快充领域,紧抓高效、安全、便捷的理念,推出“一桩多充”及完善柔性充电系统解决方案,为建设大功率直流充电场站提供优质的建设方案及产品。着力打造电力电子行业领先供应商及方案解决商的多元创新驱动品牌。
公司从创立初期始致力电力电子行业,经过持续积累,公司的研发、销售、供应链管理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管理团队和关键技术人员保持稳定,业务模式没有发生重要变化。通过不断持续创新,紧盯市场动态,贴近客户需求,推出新品,大力开拓市场,推动公司的业绩增长。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体现在以下几点:
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业务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技术进步快,客户需求具有定制化、多型号的特点。公司历来重视技术研发,并保持一定的前瞻性,能够根据客户需要及时提供新产品,进而抢占市场先机。在智能高频开关电源领域里,具有良好的技术储备和可持续研发能力。公司对技术研发持续高投入,公司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组建了优秀的技术开发团队。主要核心技术团队人员自公司设立之初就进入公司工作,技术团队稳定,且不断增加新的骨干人员。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研发投入53,346,349.41元,占营业收入15.57%,去年同期研发投入44,598,126.89元,占营业收入17.47%。报告期内,公司2022年度研发投入金额比2021年度研发投入金额增加19.62%。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保持研发高投入。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包括子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研发人员共127人,占公司员工总人数的23.13%。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均拥有多年智能高频开关电源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经验。
公司所处行业产品更新换代快,呈现新产品价格较高、毛利率较高的特点,然而随着技术成熟度的提高和竞争者的加入,供给迅速增加,产品价格下降较快。鉴于该行业特点,公司需具备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
公司在多年经营过程中,较为注重供应链体系的建立和联动。首先,公司拥有一批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并协助供应商改进制造工艺,从而提高采购效率,控制采购成本;其次,随着公司业务的快速增长,采购规模的扩大,规模化采购有利于原材料采购价格的降低;再次,公司通过研发及合理的工艺设计,在部件小型化、标准化方面取得良好进展,降低单位产品的制造成本;最后,公司地处深圳市,本地电力电子原材料配套成熟,也有利于公司采购成本的降低。
公司始终坚持产品质量和客户优先的理念,在满足客户需求、售后技术服务等方面,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公司核心技术保证了产品的高效率、高可靠性,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产品。产品种类齐全,售后体系完善,能根据客户需求设计所需产品,能在最快时间提出高效灵活的解决方案。“英可瑞”产品在客户中积累了一定的品牌优势。
公司良好的产品质量、持续的研发能力和技术优势为公司赢得了良好口碑,公司积累了较多的优质客户,合作关系稳定,为公司新产品获得订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如采购公司电动汽车充电电源产品的部分客户是原有电力操作电源的客户。
公司一直秉承“求实、创新、互惠、共赢”的企业价值观及“技术领先、团队合作、一流服务、客户满意”的企业理念,拥有专业过硬、稳定的管理团队,以及经验丰富的研发人才。同时,公司逐步建立行业内有吸引力的薪酬分配机制,完善公司各岗位的考核机制,让员工爱岗敬业、发挥才能,为公司未来的持续向上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2,526,260.65元,比上年同期上升34.1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685,877.13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79.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损益的净利润-65,420,916.04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720.18%;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3846元,同比下降779.51%。
1、报告期内, 国内外经济发展受到多重挑战,地缘政治冲突、地域能源危机和全球通胀持续等因素共同影响。公司积极面对挑战,采取积极行动,按既定经营计划加大产品营销渠道及力度,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有竞争力产品。开展关键物料的多渠道供应,重点保供应链、保交付,努力把各种不稳定的影响降到最低,公司全年主营业务销售收入较上一年增长34.18%。
公司电力操作电源产品保持稳定增长;新能源汽车充电电源产品销售收入较上一年增长37.41%,在直流快充充电产品方面,公司的欧标桩产品已完成研发,目前正处于客户小批量测试、认证阶段;在HVDC电源模块方面,公司推出的30KW产品已完成研发并取得第三方的认证,产品已取得市场订单,产品性能指标处于行业较高水平。随着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的《直流照明系统技术规程》自2020年11月1日起执行,直流照明的市场需求逐步释放,公司直流照明业务在完成合肥地铁 4号线号线站用照明设备的供货及投运后,对直流照明业务开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目前已在国内多地地铁站用照明项目开展市场及技术对接。公司将持续加强内控管理工作、严控费用支出,在积极做好公司治理、现金流管理及风险控制等相关工作。
2、报告期内,公司紧抓市场需求,积极进行行业布局及市场开拓,开展细分领域的电池PACK业务;大力深挖国内市场需求同时组建外销团队,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一年运营,公司团队建设、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已达预期目标。
3、公司仍然坚持深耕电力电子行业,积极把握市场机遇,对直流操作电源、直流快速充电电源、直流照明、工业电源的相关应用技术和应用场景进行持续优化。
公司积极加强公司内部制度的健全与完善;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打造并保持核心竞争力;继续推进募投项目的实施;优化公司人才结构,实现公司与员工的“上下同心”,营造出积极向上、齐心奋进的氛围。
公司董事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公司章程》及监管要求,严格执行股东大会决议,积极推进内控制度建设、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和三会运作等工作,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提升公司规范运作能力,保证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公司管理层围绕公司战略规划和经营计划,加强公司内部管理,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同时,公司特别重视与投资者的互动与交流,例如通过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关系电话、深交所互动易平台、机构调研等方式多渠道沟通,不断增强公司规范运作的透明度与规范性,加深投资者对公司的了解与认同,促进公司与投资者之间长期、健康、稳定的关系,实现公司价值和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 53,346,349.41元,占营业收入15.57%。研发部门按年度项目开发计划有序组织及推进新产品的研发工作,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及技术平台搭建,已陆续推出多款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2022年度,公司大力推进IPO募投项目的建设,克服外部环境的影响,加快项目的建设进度,确保IPO募投项目的建设能按期进行。公司上市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智能高频开关电源产业化项目、智能高频开关电源研发中心项目,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逐步推进募投项目建设。
公司在2017年12月通过竞拍取得了位于深圳市龙岗区丹荷大道与宝龙二路交叉处东南侧新能源基地内工业用地块的使用权,为了更好地确保募投项目的建设质量,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益,公司依法依规进行变更IPO募投项目的实施地点及延期。
2018年3月公司已取得深圳市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018年末,深圳龙岗产业园建设项目已完成基坑支护工程和桩基础工程的施工;2019年4月已完成基坑支护和桩基工程的检测及验收,公司在保障施工安全及质量的大前提下,加快项目施工进度,2019年 11月26日深圳龙岗产业园英可瑞科技楼主体封顶,2020年12月24完成规划验收,2021年11月英可瑞科技楼完成各项竣工验收并取得竣工验收备案回执,标志着公司自有园区达到可投入使用状态。根据公司经营发展需要,公司于2022年7月22日召开的202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关于部分募投项目新增实施地点暨项目延期的议案》,对公司募投项进行了调整,新增了“英可瑞智能高频开关电源产业园上海基地项目”,项目拟使用IPO募投资金金额13,000万元。2022年11月18日召开的2022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关于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的议案》标志着公司IPO募投项目中的“智能高频开关电源产业化项目”顺利实施完成。
智能高频开关电源研发中心项目在“英可瑞科技楼”达到可使用状态后,已积极推动项目的建设,加快实验设备仪器的购置及各个功能实验室建设,建设有竞争力的研发平台,加快研发项目的推进及成果转化,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充足保障。
公司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公司提供公平的竞争晋升平台,公司实施了第一期股权激励计划,以此激发员工的内在积极性,并有助于其个人价值的实现,公司将逐步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不断健全目标管理,培育持续成长动力。同时持续实施人才战略,进一步加强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人才引进的广度、深度和力度,持续优化团队结构,以促进员工与公司的协同发展。公司拥有高素质、专业过硬、稳定的管理团队,具有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稳健的人才梯队,为公司可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公司近年持续稳定发展,核心技术人员、核心销售人员、高管层均保持稳定。
报告期内,为进一步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激发团队活力,实现员工与公司的共同成长。企业文化是增强企业凝聚力、提升队伍战斗力、保持发展持久力的关键。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深化“技术领先、团队合作、一流服务、客户满意”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诠释,建立明确的价值观正面与负面日常行为标准,激发全员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凝聚员工向心力,助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公司将持续以电力电子科技类产品为核心,坚持走自主研发、技术创新的道路,不断在相关业务领域内提供新的高性能产品,努力成长为电力电子行业领先企业。公司将紧抓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通信行业发展及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市场机遇,以电动汽车充电电源产品、高压直流通信电源产品、电力操作电源产品为核心,继续拓展车载充电电源模块、特种工业电源及其他大功率、高功率密度电源产品,围绕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储能、轨道交通、工业4.0项目等科技发展和创新领域,成为国内一流的电力电子行业领先企业。
(特别提示:该经营计划并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请投资者保持足够的风险意识,理解经营计划与业绩承诺之间的差异。)
公司持续秉承“求实、创新、互惠、共赢”的企业价值观和“技术领先、团队合作、一流服务、客户满意”的企业经营理念,在2023年度将继续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关注焦点,紧跟电力电子行业发展趋势,不断强化公司运营效率及管理水平,为客户提供高可靠性、高性能指标、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及优质的服务,按新制定的年度经营计划达成年度收入指标,推动战略性研发项目的结项。
在汽车充电电源产品方面,公司将在目前的产品基础上继续实施产品升级,在产品的功率密度,适应环境要求、输出功率范围等性能指标进行优化,推进HVDC通讯电源产品、双向变流充电产品、液冷充电产品、40KW直流快充充电电源模块、外销型直流快充充电桩产品的系列化研发,丰富产品品类,推出新一代满足市场迫切需求的产品。推出“一桩多充”及完善柔性充电系统解决方案,为建设大功率直流充电场站提供更优的建设方案及产品。继续完善充电场站运营管理平台软件建设,强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产品”的一体化业务模式,增强综合竞争力。
在直流照明产品方面,继续强化直流照明整体解决方案的解决能力,完成关键产品的系列化研发,重点加大标杆项目的市场开拓力度。针对轨道工程车用动力电池PACK领域,加大研发力度,完成既定市场客户需求的产品研发并实现交付。
公司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需要不断持续培养和吸纳具有紧跟行业发展前沿的研发、营销和管理类领军人才,满足公司快速发展的需求。通过“识人才、育人才、重人才”的用人方针,在社会、行业及科研院校选聘招募人才同时加大内部人才培育及选拔。建立行业内有吸引力的薪酬分配与激励机制,完善公司各岗位的考核机制,让员工爱岗敬业、发挥才能,为公司未来的持续向上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举措之一,公司一直重视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建设好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精细化、流程化、信息化管理,整合公司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人流,提高公司业务控制力度及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目前IT建设的总体规划已完成并已按计划分布开展实施,重点完成集团版ERP系统上线)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公司在2017年12月通过竞拍取得了位于深圳市龙岗区丹荷大道与宝龙二路交叉处东南侧新能源基地内工业用地块的使用权,为了更好地确保募投项目的建设质量,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益,公司依法依规进行变更IPO募投项目的实施地点及延期。智能高频开关电源产业化项目及智能高频开关电源研发中心项目公司正在积极推动项目的各项工作,力争项目按计划进度进行项目建设。2018年3月公司审议《关于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和延期完成的议案》,公司募投项目实施地点变更至公司以挂牌出让方式竞得位于深圳市龙岗区丹荷大道与宝龙二路交叉处东南侧新能源基地内的宗地编号为“G02203-0012”地块。公司将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于自有产权土地上实施,有利于集中管理并节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利于公司募投项目更好的实施和公司长远发展。上述项目在2018年下半年已开工建设,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龙岗工厂的主体结构工程已经完工。项目进入落地实施阶段后,建设阶段的前期办理相关手续等花费较多时间,加上2020年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造成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不能按原定计划完成建设。为确保募投项目的实施质量,发挥募集资金作用,确保提升公司研发能力和产品品质的提升,公司根据募投项目的实施情况对募投项目计划进度进行调整。公司募投项目延期事项已经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以及第二届监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独立董事及公司保荐机构已发表明确同意意见,将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从2020年4月25日调整为2020年10月25日。
公司对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进行延期,是根据募投项目实际建设情况进行的调整,公司本次部分募投项目延期事项已经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以及第二届监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独立董事已发表明确同意意见,履行了必要的审批程序,将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从2020年10月25日调整为2021年12月31日。根据公司经营发展需要,公司于2022年7月22日召开的202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关于部分募投项目新增实施地点暨项目延期的议案》,对公司募投项进行了调整,新增了“英可瑞智能高频开关电源产业园上海基地项目”,项目拟使用IPO募投资金金额13,000万元。
2023年,公司将大力推进IPO募投项目的建设,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并结合新能源汽车行业及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发展状况,在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区提前布局,做好产能规划,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力争募投项目早日建成并投产创利。
新能源汽车产业属于国家“十四五”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新能源汽车产业迅猛发展,前景广阔。中央与各级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各种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但由于新兴产业尚在快速发展中,发展方向与成果尚存在不确定性,产业政策仍处于调整及完善阶段。为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进一步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这一政策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行业的发展和公司的盈利水平。公司将及时掌握行业政策动向,根据政策变化,加强市场调研,及时调整市场策略,充分发挥公司的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加快新产品的市场推广。
原材料成本是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毛利率水平有着重要影响。报告期内原材料电子元器件等市场价格变动明显,公司未来存在因原材料价格上升导致毛利率下滑而引起盈利下降的风险。同时,公司还存在极端情况下关键物料原材料供应紧张,进而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公司将采取多种手段来积极应对上游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对公司毛利润冲击的影响。
目前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充电设施领域,吸引了众多厂商争相进入,公司面临的竞争势必加剧,上游电子原材料、包装材料等材料价格上涨,对公司毛利率有直接影响。如果不能持续有效降低产品成本,必然会导致公司毛利率下降。公司将继续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坚持产品、经营模式及管理的创新,不断推出高附加值、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以保持公司产品毛利率的稳定。
伴随着充电行业的逐渐成熟,充电桩的发展方向由最初的建设端向质量更高的运营端转移,在技术、市场、盈利模式上产生大的变革,充电桩市场向集中化迈进,电动汽车充电电源行业已进入行业洗牌加剧阶段;另外,电力操作电源产品行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目前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但是随着市场格局的基本形成,客户更加关注产品的稳定性。对此,公司将持续加大电动汽车充电电源模块及系统、电力操作电源模块及系统及其他电源产品的开拓力度,努力拓展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推动产品往系列化、整体解决方案方向发展,实现产品技术领先和差异化战略,并努力提供一站式系统服务,提高产品和业务的附加值。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不断发展,公司所处行业也必将随其发展而不断进行产品以及技术更新。公司自创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智能高频开关电源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坚持自主创新,由于技术转化与市场存在不确定性,若公司新产品的研发存在不能如期开发成功、开发新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新产品开发滞后于竞争对手等问题,将无法保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潜在不利影响。对此,公司将把握互补行业之间的宏观动向,立足于市场,将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并齐,注重研发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以确保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
企业主要客户多为成立时间较长、国网下属公司、新三板挂牌或上市公司,或具有良好资信实力的新能源企业,信誉较良好。公司会依据会计政策、财务规章制度等相关规定,及谨慎性原则,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截至2022年12月31日,英可瑞合并财务报表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248,385,498.35元,坏账准备为27,549,512.89元,账面价值为220,835,985.46元,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为21.34%。
如果未来公司主要客户经营情况发生较大变化,导致应收账款不能按合同规定及时收回或发生坏账,将可能出现困难而影响公司发展,同时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情况。公司一方面将制定严格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会审慎选择合作伙伴和客户。对客户的资金实力、信誉度、双方合作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保证安全及时收回货款,最大限度的降低坏账风险;另一方面,公司会加大针对销售货款的催收考核力度,加强对账期较长的应收账款的催收和清理,做好资金风险控制,努力降低应收账款带来的风险。同时,也积极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公司及股东的利益。
报告期内,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较好地适应了公司规模的扩张,有效保障了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公司拥有经验丰富且稳定的核心管理团队,并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公司于2017年11月上市后,随着募投项目的实施和对外投资等的开展,公司的管理跨度越来越大,这对公司管理层的管理与协调能力,以及公司在文化融合、资源整合、技术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的人员规模也将增加,公司面临的管理压力也越来越大。若公司在治理结构得不到持续优化,引进人才的进度未如期达成,将给公司未来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公司将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及规范公司运作体系。
结合深圳周边电力电子产业集聚的特点,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公司的生产模式涉及到部分的外协加工。报告期内,公司的智能高频开关电源产业化项目投入使用,进一步扩大了公司产能,也对供应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需加强完善供应链结构,一方面优化供应商质量,对原材料产品加强质量把控,另一方面将原材料生产地、供应及时性纳入相关考虑因素。同时,公司对于常规原材料以及关键原材料有针对性的制定生产和采购的供需预期,保证供应链连续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