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主题轮动加剧关注AI新基建与政策新催化_组合电器_爱游戏电竞app,爱游戏APP官方入口,爱游戏app登录

国泰君安:主题轮动加剧关注AI新基建与政策新催化


  科技主题快速轮动,关注AI基建资本开支节奏和应用端落地情况,以及后续重要政策和地方两会的新催化。推荐:AI新基建/具身智能/AI应用/国资并购。

  ▶主题温度计:科技主题快速轮动,红利风格主题维持强势。12月23日-27日热点主题日均成交额平均5.97亿元边际回落,日均换手率同步回落至3.84%。本期热点主题剧烈切换,智算基建/四足机器人高热度,后半周军工/种业方向走强,大模型应用主题回调,期间银行/公路/电力等红利类主题走势稳健。市场整体呈现为权重指数震荡而热点主题快速轮动的特征,警惕追高题材热门股的风险。AI基建资本开支仍是重要的主线逻辑,机器人在多场景落地有望加速规模化节奏,同时关注CES2025对终端硬件的催化效应,以及中央一号文件等政策催化新方向。短期主题选择关注AI基建资本开支节奏和应用端落地情况,以及后续重要政策和地方两会的新催化。

  ▶主题一:AI新基建。上海印发《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计划2025年底全市智能算力规模突破100EFLOPS,字节跳动、小米等互联网和制造业龙头公司纷纷加码算力资本开支。下游应用端突破倒闭算力需求提升,叠加“人工智能+”行动和各级产业规划密集落地,我国智算中心相关领域投资有望加速。推荐:1、直接受益智算中心投资拉动的服务器、电源、UPS、变压器等;2、受益智算中心节能和改造需求提升的液冷服务器及相关机电设备。

  ▶主题二:具身智能。宇树科技四轮机器人动态演示效果超预期,字节跳动研究院推出第二代机器人大模型GR-2。GGII预计2030年全球四足机器人销量有望超56万台,市场规模有望超过80亿元,2024-2030年市场规模复合增速超30%。轮足机器人为后续人形机器人商业应用打前阵,且其背后均需要AI大模型技术突破和国内核心零部件供应能力提升。推荐:1、人形机器人和轮式机器人本体制造商;2、执行器、减速器、传感器和丝杠等核心零部件。

  ▶主题三:AI应用。Deep Seek公司发布全新系列模型DeepSeek-V3 首个版本并同步开源。DeepSeek-V3为自研MoE模型,671B参数,性能上达到世界顶尖闭源模型GPT-4o以及Claude-3.5-Sonnet水平。此前豆包大模型2024年12月日均tokens使用量超过4万亿,较5月发布时期增长超过33倍。大模型迭代加速且用户粘性提升,视觉理解模型发布有望加速终端硬件突破。推荐:1、受益大模型能力提升和企业级应用场景拓展的广告营销/教育培训/影视制作;2、终端智能硬件有望加速突破,看好AI眼镜/AI玩具/AI耳机等终端产品。

  ▶主题四:国资并购。上海印发《市国资委监管企业私募股权互助基金考核评价及尽职免责试行办法》,明确对基金进行整体评价,不以单一项目亏损或未达标作为基金或基金管理人负面评价的依据。同时明确五种适用尽职免责的情形。国有耐心资本科技股权投资与并购有望活跃。此前上海/深圳/四川等地密集发布并购重组行动方案。推荐:1、具备产业链整合能力的科技链主企业,看好半导体/创新药/人工智能等;2、具备成本和多元化优势的周期行业龙头,看好新能源/钢铁/化工;3、央企/地方政府主导的资产重组整合,看好军工/高端装备领域战略重组,稀土等战略能源资源领域专业化整合。

  主题温度计:权重指数震荡而热点主题快速轮动,关注AI基建和应用端落地情况,以及地方两会新催化

  权重指数震荡而热点主题快速轮动,关注AI基建开支节奏和应用端落地情况,以及后续重要政策和地方两会新催化。12月23日-27日热点主题日均成交额平均5.97亿元边际回落,日均换手率同步回落至3.84%。本期热点主题剧烈切换,智算基建、四足机器人维持高热度,后半周军工和种业方向走强,而大模型应用类主题回调,期间银行、电力等红利类主题走势稳健。市场整体呈现为权重指数震荡而热点主题快速轮动的特征,除主题自身逻辑外,边际资金的结构对主题行情的持续性影响较大,需警惕追高题材热门股的风险。智算基建有较强资本开支预期驱动,预计仍是重要的主线性方向,四足机器人在多场景落地应用有望加速规模化节奏,出现回调的AI应用方向具备用户数据和CES2025的事件催化,同时关注一号文件等政策催化方向。短期主题选择关注AI基建开支节奏和应用端落地情况,以及后续重要政策和地方两会的新催化。

  AI基建、轮足机器人和银行、公路等红利风格主题领涨。本期热点主题中连续两周上涨的有宇树机器人、高速通连接、高速公路和银行等,AI基建相关的电新/机械/通信行业个股走强但缺乏对应的主题指数,上一期热度高涨的AI应用主题整体回调,其中智谱AI、互联网营销、虚拟人、抖音豆包等主题跌幅居前。后半周军工类主题受事件催化热度明显提升,种业在政策预期下周五大涨。从资金流向角度看,大盘和核心资产相较小盘股占优,TMT板块资金净流出幅度提升。沪深主板成交额边际回落,北交所成交额持续萎缩,融资净流入规模小幅回落,但成交占比短期提升。

  1、AI新基建:算力需求提升叠加各级产业规划落地,我国智算中心资本开支有望加速

  投资建议:字节跳动等国内互联网龙头加码算力资本开支,上海等地密集发布算力基础设施投资规划。模型端快速迭代和功率的提升加剧数据中心能源消耗,对节能和散热系统提出更高要求,新建智算中心的低碳化和存量数据中心改造有望拉动供应链需求。

  2、具身智能:轮足机器人在安防/军事等领域率先应用,依托模型端和应用场景优势,我国机器人产业有望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投资建议:宇树科技四轮机器人动态演示效果超预期,GGII预计2030年全球四足机器人销量有望超56万台,市场规模有望超过80亿元,2024-2030年市场规模复合增速超30%。轮式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发展的背后均需要AI大模型技术的突破和国内相关核心零部件及操控系统的发展。

  3、AI应用:大模型迭代加速且用户粘性提升,视觉理解模型发布有望加速终端硬件突破

  投资建议:豆包大模型全系产品升级,数据使用量和用户粘性明显提升。模型能力的提升将直接催化应用场景的拓展,加速赋能行业降本增效增量,视觉理解模型发布有望催化智能眼镜等终端产品的突破。

  方向一:益大模型能力提升和企业级应用场景拓展的广告营销/教育培训/影视制作;

  方向二:视觉理解模型催化下,终端智能硬件有望加速突破,看好AI眼镜/AI玩具/AI耳机等终端产品。

  4、国资并购:上海发布国资私募股权互助基金考核评价及尽职免责新政,国有耐心资本硬科技投资有望加码,看好受益并购重组新政的央国企科技链主企业

  投资建议:受益产业链整合补链强链的新兴科技领域公司;受益行业格局优化和集中度提升的传统行业龙头;央国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

  方向一:具备产业链整合能力的科技链主企业。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加速重点领域科技自立自强,看好:半导体/创新药/人工智能等;

  方向二:具备成本和多元化优势的周期行业龙头。优化产能投放节奏改善行业供需矛盾,看好:风光等新能源行业,钢铁/化工等周期行业;

  方向三:央企/地方政府主导的资产重组整合。看好:军工/高端装备领域战略重组;稀土/盐湖等战略能源资源和公共服务领域专业化整合。

  主题一:AI新基建-算力需求提升叠加各级产业规划落地,我国智算中心资本开支有望加速

  1、2024年12月2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加快发展“人工智能+”的战略部署,落实《上海市促进AI产业发展条例》,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打造人工智能世界级产业集群,加速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制定本实施方案。

  到2025年底,建成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力争全市智能算力规模突破100EFLOPS,形成50个左右具有显著成效的行业开放语料库示范应用成果,建设3-5个大模型创新加速孵化器,建成一批上下游协同的赋能中心和垂直模型训练场。(上海经信委)

  2、2024年12月27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26日至27日在京召开。会议强调,2025年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施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新动能行动,推进制造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

  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研发布局和重点场景应用。全链条推进基础软件、工业软件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加快建设先进计算产业体系。(工信部)

  3、2024年12月18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若干措施》。

  发放“训力券”。每年发放最高5亿元“训力券”,降低人工智能模型研发和训练成本。

  发放“语料券”。每年发放最高5000万元“语料券”,促进语料开放共享和交易,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深圳发布)

  4、2024年11月29日,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省数据局)会同经济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省能源局等省直有关部门联合出台《四川省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四川发展改革)

  AI产业链投资的驱动力有望从海外映射过渡到国内产业链资本开支,随着国内爆款大模型应用的出现,互联网大厂+运营商有望加码智算中心建设投资,进而带动AI相关新基建的投资机会。我国智能算力规模有望进入高速增长期,根据IDC测算,中国智能算力规模从2022年的259.9 EFLOPS (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提升至2023年的414.1EFLOPS,预计2027年将达到1117.4EFLOPS,2022-2027年期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33.9%。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784亿元。据国家产业规划, 2030年,我国AI核心产业规模超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10万亿元。预计2020年至2030年我国AI核心产业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20.9%,带动相关产业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25.9%。

  AI大模型快速迭代,应用端数据调用量指数级提升,带来对算力资源的迫切需求,且数据中心电力消耗大幅提升,新建智算中心的低碳化要求、数据中心节能改造需求有望显著提升。字节跳动豆包大模型日均tokens使用量超过4万亿,发布7个月以来增长超过33倍,其中2024年11月豆包月活跃用户接近6000万人,在全球AI产品榜中仅次于ChatGPT。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26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消耗总量可能超过1000TWh,相当于整个日本的用电量。2022年,全球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加密货币消耗电力约4600亿千瓦时占全球电力总量近2%,预计2026年将达到2022年的1.35~2.63倍。2022年,中国数据中心能耗总量1300亿干瓦时,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6%,预计2026年耗电量为2022年的1.77倍。

  主题二:具身智能-轮足机器人在安防/军事等领域率先应用,依托模型端和应用场景优势,我国机器人产业有望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1、2024年12月23日,宇树科技发布了展示其最新推出的Unitree B2-W工业轮足机器人最新性能的动态视频。

  视频显示,此次B2-W工业轮足机器人新功能包括完成双旋转,转换成三周半旋转倒立,侧翻,360°跳跃旋转;艰难的地形穿越;可承载重达40kg的重物,甚至可承载一人。(每日经济新闻)

  可以快速、高精度地获取全屋的三维结构信息,方便移动机器人定位和自主导航,并且可以帮助机器人拓展全屋清洁整理等更加丰富的功能。能有效抵抗室内环境光和室外强光干扰在室外100Klux的强光下,实现稳定测距与高精度建图。(宇树科技)

  3、2024年10月9日,字节跳动研究院重磅推出的第二代机器人大模型GR-2。

  ByteDance Research 的第二代机器人大模型-GR-2,终于放出了官宣视频和技术报告。GR-2以其卓越的泛化能力和多任务通用性,预示着机器人大模型技术将爆发出巨大潜力和无限可能。(字节跳动)

  四足机器人相较人形机器人具有更好的负载和高稳定性。四足机器人是一种仿生腿足式机器人,设计用来模仿动物(如狗、猫、马等)四肢结构和行走方式,通过高度复杂的机械结构和精密的控制算法,同时配备多类型的传感器、驱动器、控制系统等,使其具备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在多种复杂地形中稳定行走和执行任务。据高工机器人研究所(GGII)数据,2023年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销量约3.4万台,同比增长76.86%。2023年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规模10.74亿元,同比增长42.95%。GGII预计,到2030年全球四足机器人销量有望超56万台,2024-2030年销量复合增长率超过45%。到2030年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超过80亿元,2024-2030年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超过30%。

  主题三:AI应用-大模型迭代加速且用户粘性提升,视觉理解模型发布有望加速终端应用突破

  2、2024年12月18日-19日,2024火山引擎FORCE原动力大会·冬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火山引擎带来豆包大模型家族全新升级。

  在本次大会中,豆包通用模型pro完成新版本迭代,综合任务处理能力较5月份提升32%,在推理上提升13%,在指令遵循上提升9%,在代码上提升58%,在数学上提升43%,在专业知识领域能力提升54%。豆包大模型2024年12月日均tokens使用量超过4万亿,较5月发布时期增长超过33倍。tokens调用规模化增长的同时豆包大模型在不同场景中都在快速增长、全面开花。(火山引擎)

  视觉理解能力将极大拓展大模型的场景边界,为大模型的场景使用打开天花板。本次大会发布了豆包视觉理解模型,用户可以同时输入文本和图像相关的问题,模型能够综合理解并给出准确的回答。这将极大地简化应用的开发流程,解锁更多的大模型价值场景。豆包视觉理解模型在教育、旅游、电商等场景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教育场景中,为学生优化作文、科普知识;在旅游场景中,帮助游客看外文菜单、讲解照片中建筑的背景知识;在电商营销场景中,帮助商家充分描述商品细节,高效发布种草广告等等。在金融、医疗、建筑、地理、体育、物流等诸多行业也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视觉理解模型使用成本显著下降。豆包视觉理解的输入价格为每千tokens 0.003元,比行业平均价格降低85%,相当于一块钱可以处理284张720P的图片,视觉理解模型正式走进厘时代。同时火山引擎还将提供更高的初始流量,RPM(每分钟请求数)达到了15,000次,TPM(每分钟处理Tokens数)达到120万,让企业和开发者用好视觉理解模型,找到更多创新场景。

  主题四:国资并购-上海发布国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考核评价及尽职免责新政,国有耐心资本硬科技投资有望活跃,看好受益并购重组新政的央国企科技链主企业

  1、2024年12月26日,上海市国资委联合市委金融办共同印发《市国资委监管企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考核评价及尽职免责试行办法》。

  《试行办法》明确监管企业应结合基金全生命周期及关键节点目标,对基金进行整体评价,不以单一项目亏损或未达标作为基金或基金管理人负面评价的依据。同时,将“基金效益良好或完成整体目标,没有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不良影响,但少数项目出现风险或损失”作为适用尽职免责的情形之一,更加强调了对国资基金的整体评价,合理容忍正常投资风险。

  明确了五种适用尽职免责的情形,包括落实重大战略项目、处于技术研发阶段的项目、承担备选技术路线的项目,以及由于政策环境、技术规则变化或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出现风险或损失,在满足尽职免责条件的情况下,原则上可适用尽职免责。(上海国资)

  2、2024年12月10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动方案(2025—2027年)》。

  意见提出,中央企业要从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投资者回报、股票回购增持等方面改进和加强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要求中央企业将市值管理作为一项长期战略管理行为,健全市值管理工作制度机制,提升市值管理工作成效。根据意见,国务院国资委将加强对中央企业市值管理工作的跟踪指导,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强化正向激励。(国务院国资委)

  3、2024年12月10日,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动方案(2025—2027年)》。

  力争到2027年,落地一批重点行业代表性并购案例,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培育10家左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公司,形成3000亿元并购交易规模,激活总资产超2万亿元。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梳理重点产业上市链主企业名单。发挥国有上市公司引领作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以及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网联车和新能源车、高端装备、新能源和绿色低碳、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软件和信息服务等重点发展的产业链,结合企业发展需要,梳理潜在重点并购标的企业清单。(上海发布)

  4、2024年11月27日,深圳市委金融办发布《深圳市推动并购重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的行动方案(2025—2027)(公开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指出,到2027年底,推动深圳境内外上市公司质量全面提升、总市值突破15万亿元;推动并购重组市场持续活跃,完成并购重组项目总数量突破100单、交易总价值突破300亿元,形成一批优秀并购重组案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助力深圳打造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资本形成中心。(深圳金融)

  国内需求复苏没有到达预期。消费需求受宏观经济景气度和补贴政策的影响大,经济复苏的强度和居民消费信心恢复的持续性有待观察。关键领域商业化进程低预期。产业政策推进节奏没有到达预期,关注新兴消费/先进装备/材料、生物制造等领域产业政策和新业态的发展进程。



最新文章